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杂志编目索引 第1期
1.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:内涵、挑战与路径/张虹(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3
2.教育语言学视域下的外语教育学/赖良涛(华东师范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5
3.外语教育学:为何与何为/李民(南开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25
4.国际传播能力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索/杨连瑞(中国海洋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34
5.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及其疗治/李志岭(聊城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43
6.与时俱进,永无止境——有关多模态和人工智能研究的若干认识/胡壮麟(北京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53
7.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:挑战、身份认同危机与出路/许悦婷(华南师范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60
8.人机协同职能写作发展演进分析与启示/李晶洁(上海外国语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73
9.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/徐鹰(华南理工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84
10.论知识翻译学理论建构的辩证法/刘军平(武汉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96
11.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翻译过程的描述知识与知识描述/杜世洪(西南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12
12.深度学习与知识融合:翻译技术教学模式构建路径研究/戴光荣(广东外语外贸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25
13.晚清科技翻译中的国家意识探蠡/张必胜(贵州师范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39
14.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探究/钟书能(华南理工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51
15.国家意识视域下美国二战以来的全民阅读计划/柳晓(国防科技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59
16.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三大结构性问题与作为回应的“T型模式”/陈杰(中山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70
17.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路径/翟石磊(中国矿业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82
18.区域国别研究的跨学科性——兼谈外语学科与世界史学科的联合/李腊(安徽农业大学)//当代外语研究.-2025,no.1.-P.191
19.创新: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动能——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取向与基本路径/谢维和(清华大学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4
20.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决策偏差与理性回归/刘善槐(华南师范大学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16
21.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:概念与理论架构/周晔(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30
22.中国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建构/李栋(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43
23.回归生命立场: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知识观重塑/鲁子箫(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57
24.当代青少年价值观调查及其教育启示/盛小敏(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70
25.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转型与数字化建构/石鸥(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81
26.面向教育现代化: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演进的渐进主义分析/孙涛(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94
27.构建新时代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——三型联动的发展模式探索/徐小洲(浙江大学教育学院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106
28.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框架与突破路径——基于“模糊——冲突”政策执行理论的分析/朱德全(西南大学教育学部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118
29.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全球议题与中国逻辑/李廷洲(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134
30.以共存求共生:人智协同共育如何可能/黄涛(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)//教育研究.-2025,no.1.-P.147
31.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唯物史观意蕴/刘同舫(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4
32.关于协同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若干思考/余玉花(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12
33.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的基本要素与风险防范/童建军(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19
34.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:理据、要旨与路向/阮博(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26
35.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样态/肖峰(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33
36.意识形态的身份辨析及其当代启示/鲍金(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41
37.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注意力异化及其批判/吴大娟(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48
38.思政引领力之于教育强国建设:意义、内涵及提升路径/张智(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54
39.拔尖创新人才培养:德育何为?/唐汉卫(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61
40.思政课教学如何做到“理论联系实际”?/刘丙元(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69
41.思政课运用案例素材的学理省思与路径探析/管晓婧(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75
42.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:理论、历史与现实/轩传树(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81
43.智能推荐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/苏玉波(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89
44.网络传播视域下高校“思政网红”的培育/王莎(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//思想理论教育.-2025,no.1.-P.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