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信息公告  >  正文

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

作者:上海培佳双语学校审核员  时间:2021年09月18日

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

为贯彻落实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2030年)》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、教育部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》等文件精神,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,特制定本制度。

一、  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

针对现在的学生普遍体质健康状况较弱的情况,以及对学生健康成长所产生的危害,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,加强教育引导,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,了解运动的重要作用,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,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。

二、   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

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,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,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5课时,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,高中每周2课时,以及每周两节体育活动课。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。

三、   保证体育活动时间

1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,认真落实“三课、两操、两活动”(小学各年级落实“五课、两操、两活动”),即每周安排体育与健身课程3课时(小学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)、体育活动2次,每天安排广播操至少1次并且在广播操时间段除了做广播操之外还安排了活力操健身操等、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安排一次,不得挤占体育与健身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。

2、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,中小学部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,大课间活动内容有跑步、工间操、活力操、跳绳、踢毽子等活动,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。

3、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,学生每天必须完成“五个一”的锻炼即一分钟的深蹲、一分钟的俯卧撑、一分钟的原地高抬腿、一分钟的(韧带拉伸、立卧撑、蹲跳、跳绳)和一分钟的仰卧起坐。体育教师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,要求学生将这“五个一”的锻炼穿插在回家的学习生活中,并及时的和家长保持沟通。

四、  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

1、学校在聚焦“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”,完善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同时,发挥我校的一贯制优势,依据学生发展规律和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,以“激发学生全面发展潜质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”为原则,在国家课程基础上,构建面向全体、面向群体、面向个体的基础课程、拓展选修课程和专项训练课程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,让每位学生至少掌握12项运动技能。

2、积极创建各类体育社团,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棒球、高尔夫等项目的训练。构建完善了“校内竞赛—校级联赛—选拔性竞赛”等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。

3、体育学科中小学一体化建设,突破学段壁垒,统一排摸全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,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技术能力统筹规划,科学分配,实现体育教学的专业化。

4、体育教研组根据学生体育选项针对性开设体能专项课、技能专项课、球类专项课以及耐力类专项课的教学。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讨。学校组织第三方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。

5、全体体育教师的指导必须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。

五、   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

1、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。建立日常参与、体育锻炼和竞赛、健康知识、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。

2、学校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。

3、学校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,应从实际出发,分类指导,进行评价。

4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,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,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。

5、学校严格落实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要求,完善中小学生视力、睡眠状况监测机制。

六、   做好体质健康监测

1、全面贯彻落实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(2014年修订)》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》等系列文件要求,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。

2、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“监测—评估—反馈—干预—保障”闭环体系。

3、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,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,真实、完整、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,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,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。

七、   健全责任机制

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,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,通过家长会、家长信、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。

八、   强化督导检查

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,及时改进相关工作,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。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
版权所有 ©上海培佳双语学校
地址: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351弄70号 电话:(021) 56611143
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589号 沪ICP备19030809号-1

微信公众号